賴清德強調「中國非祖國」的歷史與文化背景

作者:

分類:

# 賴清德 #中國非祖國 #中華民國 #中華人民共和國 #矢板明夫 #習近平

## 歷史背景:兩岸的歷史分歧

在台灣國慶晚會上,總統賴清德發表了一番引起廣泛關注的言論。他指出,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慶祝成立75週年,而中華民國即將迎來113週年,從歷史角度來看,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法成為中華民國的「祖國」。這一言論不僅在台灣內部引起熱烈討論,也在國際社會引發關注。

## 賴清德的立場:主權與獨立的重要性

賴清德在致詞中強調,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,台灣人民應該時刻銘記這一事實,並堅定不移地捍衛國家的獨立性。他指出:「如果有人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生日,必須精準地表達,絕對不能使用『祖國』這個詞彙。」這種措辭強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之間的年齡差距,從而否定了中國作為台灣「祖國」的可能性。

## 矢板明夫的觀點:中國的外交困境

日籍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對賴清德的發言表示讚賞,認為這番話直擊中國的痛點,使中國政府,特別是習近平,陷入被動局面。他回顧賴清德此前提到中國應向俄羅斯討回歷史上被佔領的領土,這已經讓中國外交部措手不及,而這次更以年齡差距作為比喻,使中國更加難以回應。

## 文化矛盾:長幼有序的傳統觀念

矢板明夫進一步指出,賴清德以「113歲與75歲」的對比,巧妙地暗示中華民國是「長輩」,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是「小輩」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長幼有序是一個重要的價值觀,賴清德的言論正是利用了這一文化矛盾,讓中國的「認祖歸宗」論調顯得不合邏輯。

這樣的歷史與文化背景,讓兩岸關係的未來充滿了更多的未知和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