凱米颱風帶來強降雨與天文大潮,使高雄市淹水面積達498公頃。然而,與莫拉克颱風時相比,當時高雄只有1座本和里滯洪池,而現在已經擁有25座滯洪池,成為全國最多的城市,淹水面積僅為莫拉克颱風時的9.2%。鳳山區忠義里長李朝清對市府的治水努力表示肯定,指出滯洪池顯著減輕了災情,讓市民切身感受到其效用。成功大學前工學院院長游保杉名譽教授也強調,近年來高雄強化了水利及滯洪設施,有效減少了淹水面積,並縮短了退水時間。
統計資料顯示,凱米颱風期間高雄平地的最大累計雨量達778.5毫米(大樹區),而莫拉克颱風時為729.5毫米(大樹區),凱米的致災性降雨程度更高。燕巢、岡山、大社、楠梓、大樹等區的時雨量超過100毫米,全市119條區域排水達一級警戒水位,導致高雄淹水面積達498公頃,僅為莫拉克颱風時5400公頃的9.2%。此外,市區淹水多在1小時內退去,時間明顯縮短。
2009年莫拉克颱風期間,高雄只有1座本和里滯洪池,滯洪量僅11萬噸,當時市區多處淹水深度超過1公尺,低窪地區甚至達1層樓高。如今,高雄已建設25座滯洪池,凱米颱風帶來的豪雨幾乎灌滿這些滯洪池,總滯洪量達498萬噸,相當於2450座標準游泳池的水量。如果沒有這25座滯洪池,這些洪水將漫流至市區,勢必會造成更嚴重的淹水災情。
鳳山區忠義里長李朝清感謝市府水利局設置滯洪池。他回憶,2019年719、823淹水事件造成全里大淹水,澄清、光復路口水深及腰,退水需要2至3小時,地下室泡水3天,抽水困難重重。而這次凱米颱風帶來的豪雨,忠義里因2座滯洪池的作用,只出現積水,雨勢稍歇後1小時內完全退水。里民對此感受深刻,認為滯洪池確實發揮功效,減輕淹水災情,對市府的治水用心表示肯定。
成功大學前工學院院長、現為名譽教授的游保杉指出,台灣位於颱風侵襲路徑,未來氣候變遷可能使颱風帶來更強降雨,這是台灣必須面對且無法避免的現實。他認為,未來降雨強度和總量超過現有水利設施保護標準的情況將更頻繁,當降雨超過設計標準而導致淹水是合理現象,不應輕易批評治水無效,這樣的言論會打擊水利工程師的士氣。
發佈留言